漢密斯王國歷史

「漢密斯王國歷史」の編集履歴(バックアップ)一覧はこちら

漢密斯王國歷史」(2011/02/07 (月) 06:03:46) の最新版変更点

追加された行は緑色になります。

削除された行は赤色になります。

*歷史 **蠻族時代 目前漢密斯王國現有的王室與貴族,一般的通說是古漢密斯蠻族(Barbarian)之直系的後裔,再加上臣服或歸順其統治的原住民所結合而成。那麼,王國究竟是如何形成這套複雜又亂中有序的統治體系呢? 人類史學界認為,漢密斯人的階級社會自古以來就有脈絡可循。在尚未開化的蠻荒時代,半遊牧的漢密斯人經常得靠劫掠其他部族維生並擴大勢力,在這時候特別有武勇或是能夠與神明溝通占卜的人,如戰士和女巫等,便受到大家的尊重,並形成了被稱為「頭人」(Kopfmann)的特殊階級。特別的是漢密斯部族並沒有獨大的村長或長老這種觀念,而是由同屬這個階級的頭人協商議事,從這點看來可說是最原始的共和制度雛形,而與央國.奚國早期的國人政治有所不同。 漢密斯蠻族長年以來,對於南方的梅茵蘭帝國所領有的富庶地域覬覦已久,但是在帝國訓練有速的軍團防衛下屢次遭受痛擊而退兵。在紀元460年前後,更格尼爾族最有力的一位頭人卡爾,提出了模仿帝國編制成軍團的構想,並且受到了其餘頭人的贊成。在卡爾的強大個人魅力下,數個週邊部族也都加入了其軍隊,但也因為凱恩模仿帝國制軍團(Legion)的緣故,其他部落的人們便稱呼他為「蘭吉亞」。 **王國的誕生 在獲得了夏特蘭的哈尼爾與來自北方部族的奧維索森一派支援後,蠻族軍的後勤能量與騎兵戰力也得到了補強,於465年在更格尼爾的蘭吉亞(卡爾)率領下的漢密斯諸部族聯合軍閃電般的攻破了帝國的邊防,並且深入了西梅茵蘭帝國的核心部。 最後一根壓垮西帝國的稻草,是蘭法茲行省的威伯斯總督決定交出皇帝並無血開城,他的態度也得到了蘭吉亞的接納,保留其地位並接這塊土地作為威伯斯一族的封地───這也是最初分封制度的濫觴之始。 因為接觸了梅茵蘭帝國的高度文明,使得漢密斯人的英雄蘭吉亞開始認真思考,是否有無可能建立起讓他的後代子孫能夠永世統治的王政體制。在帝國時代同時擁有大 司教和總督地位的威伯斯,便向蘭吉亞提議可以讓漢密斯人改信十字教,但保留傳統土著信仰中的女神崇拜,改以聖女為正宗,並以政教結合的方式,賞賜給功臣土地和人民,來治理廣大的國家。 覺得這個提議十分誘人的蘭吉亞,於是召集部下諸將和降服的前梅茵蘭帝國官員與法界學者,共同商議訂定這套日後將被繼承下去使用數百年的重要決定───那就是王國封建法的誕生。471年,這部決定日後半個世界命運的重要法典編纂完成,漢密斯王國誕生了。透過十字教的引進,與傳統多神信仰並存的頭人政治基礎也將蕩然無存,有利於國王獨大的政治局面;而傳統的頭人就被納入了封建體系內,成為了在國王之下的貴族臣子。考慮到為了保持爵位的神聖性,並且避免土地過度因為分家而破碎化並導致繼承上的紊亂,從當初就決定採行獨特的嫡長單傳繼承制。 **漢密斯和平 此後,在富有野心的國王和充滿活力的後繼者們率領下,漢密斯王國對外發動了一連串的擴張戰爭。先是480年的第一次西征,擊敗了西北方的威斯特;又在495與502年的遠征中征服了強悍的遊牧民族克薩爾。 很快的,快速擴大的新興勢力漢密斯王國,與巨大的南方帝國法蘭妮為了海權而爆發衝突。法蘭妮的奴隸軍團雖然數量龐大,仍舊不敵漢密斯訓練有素的軍隊。經過四十年的戰爭,王國於572年消滅了法蘭妮帝國,並且分封當地的投降王族為大公爵以攏絡人心,將此地立為直屬王國旗下的公國領。然而漢密斯人向神州的擴張遭到了央國的痛擊,在今洛法爾萊~波恩一帶停止了推進,漢密斯國王諾伊曼三世與央國議和,在中設立界碑,約定互不侵犯。自此之後,漢密斯王國將擴張的方向改為往東前進。 588年,古斯塔夫大帝即位。而他,也就是把未來的東梅茵蘭諸國的命運,和漢密斯王國給連在了一起的主要推手。古斯塔夫大帝積極地建立一支強大的王國軍,在他精湛的手腕之下,當時舉世無雙的王國大軍在三次東征裡擊潰了歷史悠久的[[威西尼亞王國>威西尼亞]],佔領了[[索貝瑞爾]],在[[諾威奇亞]]、[[阿卡加]]、[[胡林克]]等地升起了王室的紋章旗。 613年,積極向外開疆闢土的王國海軍佔領了[[雷貝馮]],王國的版圖擴張到全梅茵蘭,成為當時世上最大的統一國家,並且創造了被史學家稱作「漢密斯和平」的兩百年盛世。620年,古斯塔夫駕崩之後,諾伊曼四世以雷貝馮為基地積極推動對外航海殖民的政策,並使得漢密斯王國的勢力進入南方大陸。 **希爾戰役 透過先進的航海學,漢密斯人在南方大陸、遠南方大陸各地都建立了殖民地,並且打敗了古朽的央國與奚國等國家,透過不平等條約取得了許多租界和海外據點,國力達到前所未有的鼎盛。 漢密斯王國在長期對外遠征殖民的過程中,在南方大陸與後至的特瑞希瓦爾特新王國競爭者,進行著至為激烈的角逐。伴隨著殖民地紛爭與小規模衝突的越演越烈,漢密斯人對於這個世界另一端的鄰居敵意也就越來越深。 直到798年,年輕的國王格里芬一世即位為止,他繼承了古斯塔夫大帝的步騎砲三兵制度,並且加以演進成更具組織性的師團編制與參謀本部體系,並且透過數次對西部國家的用兵和克薩爾平亂,驗證了這套軍事指揮制度的優越性。 在那之後,格里芬一世將目光轉向了希菲爾大陸,計畫征服特瑞希瓦爾特新王國,將漢密斯的領土向另一個大陸擴張───這同時也是解決南方殖民地紛爭問題的一勞永逸解決方案。為了這個即使以現代的眼光看來都是不可想像的宏大作戰計畫,漢密斯人對希菲爾大陸展開了詳盡的情報搜集,從而得知了梅斯特王國與特瑞希瓦爾特新王國間微妙的對立關係。 雖然拉攏梅斯特的計畫遭到官方的斷然拒絕而失敗了,但是事前的情報搜集卻並非沒有作用。綜合了許多資料顯示,希菲爾大陸北方的希爾港,是漢密斯王國登陸後最適當的船團下錨點與補給基地。於是漢密斯王國於812年的春季正式登陸希爾,展開了為期約一年半的希爾戰役之序幕。 從梅茵蘭各地甚至是南方大陸動員而來,前後總計超過十四萬人的大軍,渡過北極海前往。雖然王國在開戰初期挾其龐大的軍力和精良戰術取得優勢,但接下來卻因為梅斯特的頑強抵抗與希菲爾側聯合軍的齊心協力,終於在813年入冬前擊潰了漢密斯王國的遠征軍,而野心雄雄的格里芬一世也因負傷感染,壯志未酬便死於回國的船上。 這場被後世從開始和結束的地點稱為希爾戰役的為時約一年半戰鬥,對世界歷史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影響,尤其是對梅茵蘭大陸而言,更是起到了翻天覆地的激烈變化。 **革命的狂潮 由於遠征的失敗,不僅折損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時也使得王國的財政陷入了赤字的沉重壓力。更糟的是,接下來有長達數年的時間,因為罕見的冷冬而使得王國本土陷入欠收的狀況,新任國王為弗烈德裡希三世於是決定加重對各殖民地的稅收,特別是梅茵蘭大陸的東部領地與克薩爾地區。 815年開始,王國政府陸續頒布數條新的徵稅法令,但是因為新稅制內容太過苛刻,引發各地貴族領主和國民的強烈反彈;然而,新稅制仍然正式上路了,其結果是造成了王國諸殖民地和貴族領百姓的怨聲載道。而最初動亂的導火線,是發源於東梅茵蘭的胡林克半島。 新的稅制在翌年便在胡林克地方引爆了大規模的暴動。胡林克居民衝入總督府,將官員擲出窗外,並且佔據總督府。暴亂很快就遭到王國派遣的新任總督埃斯帕達侯爵率領之增援兵力平定,但是火種已經灑下,於兩年後的818年春,厄錫安的山地居民趕走了稅吏,並且擊退了當地的駐留兵。 受到厄錫安人勝利的鼓舞,胡林克人也再度開始了武裝分離運動,面對總督府要求諾威齊亞與索別瑞爾等鄰近地區支援派兵的指令,這些殖民州都陸續宣怖了維持中立的觀望態度。隨著819年列貝爾港的起義後,失去補給基地的王國駐軍,在漢達爾附近被殖民地民兵擊潰,總督埃斯帕達侯爵戰死。在此一決定性的結果出現後,雷貝馮總督亦即刻宣怖獨立並撕毀賦稅法,阿卡加、索別瑞爾、威西尼亞等地也都陸續發動革命並宣怖獨立。 不僅是在東方,連王國西方的克薩爾諸省也發生了反抗王國統治的起義行動,被稱為「大陸革命戰爭」的激烈戰鬥於是開始了。漢密斯先將矛頭對準門前的克薩爾與西南諸國,待穩固住情勢後,才在820年將討伐軍主力移往東部,正式發動對諸革命軍勢力的侵攻。在這段時間內,梅茵蘭大陸上的各股革命勢力聯合起來,共同組織成了身為聯邦前身的「共和同盟」,約定一齊對抗王國軍。 欠缺組織與經驗的革命軍遭到壓倒性軍勢的王國陸軍屠殺和追擊,僅僅成立不到一年的威西尼亞共和國遭到鐵騎碾碎,最後革命軍在退無可退的惡劣戰況下退入了南威西尼亞的茵格平原,被王國騎兵追上並展開決戰,卻在混亂中取得了奇蹟般的勝利。 此戰過後漢密斯王國實際上已經失去了收回東部殖民地的戰力,等於是默認了東部諸國的獨立,在那之後隨著沙諾和聯邦憲章與六國同盟的確立,梅茵蘭大陸被一分為二,正式揭開了此後長達一百年時間的「冷戰」契機。 **冷戰、破冰與黃金二十年 由於大陸革命戰爭的緣故,梅茵蘭大陸有一半以上陷入戰火,王國海軍喪失了大量艦艇與海軍基地,連帶影響到了王國在海外的殖民地發展,而在茵格會戰中損失的精銳騎兵更是短期內無法補充回來的。對聯邦而言,若是獨立一國對抗王國幾乎毫無勝算可言,為此六國必須攜手共鬥,才能與漢密斯王國站在同等的地位上對戰。 在革命戰爭中受到莫大創傷的王國與聯邦,經過十數年的休養生息後,在索別瑞爾的國境上,不約而同的興建起了綿長的要塞線,並且彼此互相監視,深怕對方先採取主動的攻勢。 自800年代中葉起,由於工業革命和機械化的迅速發展,使得軍事科技也急速的成長,兩國都競相開發並投入新兵器的結果,是讓雙方都對彼此抱持著戒慎恐懼的提防心,認為自己準備的戰力還不夠,雖偶有邊境的小紛爭,但還未曾演變過真正的大戰過。 這樣微妙的對峙狀況持續到917年的冬季,卻因為偶發的意外而擦槍走火成前所未有的大危機。由於邊境上的開火誤擊事件,結果使得王國與聯邦的國境守備軍各自開火交戰,雙方在外交上又都不肯退讓一步,結果變成了各自開始動員增兵,大戰一觸即發的態勢。 就在這時,王國皇后希榭爾乘飛行船閃電入境聯邦的胡林克,這場被後世稱為「驚奇四星期」的外交拜會於是拉開了序幕。受到此一毫無計畫與預警的行動打斷,全世界的焦點都從即將開打的戰爭轉移到了皇后殿下與聯邦各國高官的會面與談判上。她出乎意料的行動迫使聯邦與王國的軍人都自制地各自後退保持安全距離,並以出色的處事手段使緊張關係降溫,最後甚至在聯邦境內的平民間吹起了一股旋風,並帶著王國與聯邦將相互承認與互設大使館的承諾,返抵了漢密斯國門。 因為皇后大膽的行動,王制國家與共和國家間的心結得以暫時化解,東西兩大勢力從此之後開始熱絡的交流與合作。亞斯特洛國際公約的簽署,建立了雙方軍事的互信機制,而且限制了軍備的惡性競爭與發展。在十年的外交努力後,隨著930年聯邦與特瑞希瓦爾特新王國開戰,從930~950之間有長達二十年的時間,全世界的經濟狀況與民生水平都大幅度的增加,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繁榮。 **大蕭條 然而過度的製造產量,在不知不覺中已經超過了市場的需求,這個問題要到950年代初頭才在各國陸續爆發,終於造成了產業界與經濟界的全面黑暗期。過度自由放任的聯邦自由主義經濟、同一時間因為王國憲政改革造成的整體社會階級與價值觀的劇烈變動,帶來了難以控制的後果。 950年代,不景氣的金融風暴開始襲擊梅茵蘭全土。除了股市崩盤,貨幣重貶,一度動搖國本的聯邦諸國以外,以緩慢笨重的國營企業為主要構成,同時在銀行與金融管控制度上有著致命缺失的漢密斯王國遭到了嚴重的打擊,過度累積在上流階級的財富無法正常流通,過剩資本也未做有效的規劃,最後大多集中投入本國股市與房地產,造成952年的經濟蕭條時的慘重損失,傳統製造業的衰落,大批失業者與多餘人口的出現,使得以王國做為宗主的西側諸國,開始認真的思考有關於加盟東側聯邦體系的可能性。 其中,態度最為明朗的威西尼亞(Wellsinia)對聯邦頻頻示好並且開出結盟條件,當時的王國內閣無法有效的加以制止這些種種的情況繼續惡化,使得國民大為失望。 監察制度設計不良,使得廣大的王國國土上不斷傳出官吏瀆職的新聞,民主跟自由似乎並不能來換成現金與麵包,至少在老百姓的眼中只看得到代議士與民選官員的腐敗無能,長期忍受漫長工時與低廉薪資的民工發出了不滿與怒吼,在外的聯邦諸國亦開始逐步加速進行經貿貨幣統合的要求,姿態也漸趨強硬。 老邁的國王與軟弱的內閣無力面對新的變局,終於導致了959年2月21舊曆新年前夜,不滿現狀的王國皇家中央陸軍官校的學生與陸軍中的青年將校為主力,在王立陸軍官校校長約根.法拉一級上將為首的號召下,掌握了民意的趨勢,發動舊曆新年政變,對政府展開了有計劃的鎮壓行動,軍方拘捕了內閣官員,解散下議院,並且宣佈成立軍人內閣政府,輔佐國王。史稱二二一事變。 **軍部統制下的鷹派政策 當聯邦與央國方面開始採取通貨緊縮與實施赤字財政,試圖挽救濱臨毀滅的自由資本主義世界時,全世界都在注視著,王國內部不聲不響的寧靜巨變。出身平民階級的約根.法拉接受國王暨上議院的緊急任命,成為王國最高統帥,並且就任首相總理大臣。約根臨時政權在解決經濟困境問題的急迫性上是與聯邦不相上下的,但是他所採取的方針,卻不是搶救經濟體系,而是將它徹底摧毀,然後重新建構。 約根政權統治下的王國,開始實施高關稅與提高基本工資的本國保護政策,等於是變相的驅逐外資出境的作法,為了刺激國內有限且受到外來競爭壓迫的工業產能,進行五十年來史上罕見的大規模擴軍與軍備現代化,王國強行徵收了部份的大型財團成為國有企業,加強對於西部同盟各國的資源管制與經濟合作,開始在王國與聯邦之間架構出一道『無形的牆』。 在這段時間當中,由於實質上的需求與生產均被政府管制並且分配,經濟危機一時雖不得解決,但卻可以讓人民暫時脫離一無所有之苦,經過為期大約兩年左右的『軍票經濟』,王國的生產力終於恢復950年水平,因此讓約根政權獲得了廣大百姓的擁戴───這同時也是因為大量的自由派異議份子在兩年之間遭到了逮捕與殺害的緣故。但是在局勢穩定之後,為了安撫反對派的民心,約根政權在959年5月宣佈恢復下議院,並且進行議員的增補選。 而大部份大陸西部與王國同盟的諸國也跟隨著其宗主的腳步,切斷了與聯邦的經濟依存關係,重新投回漢密斯的懷抱,享受著較過去一面倒的入超貿易公平許多的以物料換取產品的合作模式。 **西南戰爭 從930年代以來,法蘭妮大公國企圖利用王國經濟成長衰微、克薩爾動亂越益劇烈時進行秘密的支援與干涉,希望藉此來削弱漢密斯王國的國勢,並且與王國之間扶立出一個名為「東克薩爾共和國」的緩衝帶。 然而法蘭妮公王對此作出的錯誤判斷,卻激怒了王國政府,不僅使得兩國勢力間發生決定性的惡化,也使得王國軍方放棄以綏撫工作平定克薩爾,而是採取強力的武裝平亂行動,徹底打碎了東克薩爾獨立份子的活動,並且在東克薩爾建立了軍事管制區,並將歐斯提亞等為了進軍而在克薩爾境內興建的城塞都市,也一併納入了王國 直轄領。 在此之後王國參謀本部的假想敵名單上便多出了一筆「法蘭妮」,在此之後王國軍方有十五年的時間都在策劃侵攻法蘭妮本土的各種實際手段和可能性。在約根執政之後,王國的軍政府為了收到殺雞儆猴之效而決定執行對法蘭妮實施局部的有限戰爭,強迫對方因政治性的理由而屈服。選定的作戰計畫是「北方案」,也就是以「掃蕩叛亂軍」為由侵攻法蘭妮北部的屬省,造成既定事實之後強迫公國承認,實質上以軍事基地的據點來控制掌握法蘭妮。這也就是日後所謂的「法蘭妮掃討戰」。 **懲罰戰役 於959年6月發動了革命使得王室流亡漢密斯之後,威西尼亞王國以民主共和國的身份重新建國,並且選出民選總統。原本就是王國陣營當中對於自由經濟適應狀況最佳的威西尼亞,過去除了仰賴漢密斯的工業製品與軍火援助之外,同時也迅速的吸收西側國家的技術資本,配合正確的國家政策方針,發展出一套有別於漢密斯的獨立工業體制,因此而得以擺脫過去的原料供應國身份,轉而以一獨立國家的身份和聯邦正式接觸,討論加盟成為第七個會員的可能性。 同年7月爆發的七月危機也確立了托蘭德共和國的實質獨立地位,由於此時威西尼亞加入聯邦幾成定局,而另外一個王國的附庸法蘭妮大公國也在動搖,約根.法拉立刻決定作出強勢的反應。962年4月初,王國陸軍開始在法蘭妮與威西尼亞的國境線上展開大規模演習。同時,960年適逢十年一度的亞斯特洛公約換約期,在這次的第三波裁軍和平協定中,最後雖然是王國方面讓步妥協,簽署修改版的聯邦案,但是激昂的民族主義憤怒情緒開始燃燒,不滿的漢密斯國民開始搗毀聯邦僑民的住宅與商店,並且高唱開戰的口號。 局勢迅速升溫,王國擺出了四十年來罕見的強硬姿態威嚇聯邦,但同時也展開了密集的外交接觸,此一舉動被外界與評論家視為王國官方一如往常,為了保住大國的尊嚴,又不得不找台階下而釋出的善意。 但是跌破眾人眼鏡的是,在國境線上駐紮的王國與威西尼亞部隊對壘僵持了八個月之後,到了962年12月31日,由王國空軍在隆冬暖陽下發動的空襲作為第一擊,挾壓倒性的兵力與鉗形攻勢的地理優勢,迅速進入威西尼亞。在兩星期的激戰,付出微薄的死傷後,無視於聯邦方面任何外交抗議的漢密斯王國於961年1月30日宣佈讓威西尼亞王室復闢,成立傀儡政權,其官方高層出走組成流亡政府。 王國官方稱為「懲罰戰役」的威西尼亞戰爭,其軍部實驗性的大量投入了機械化與戰車部隊,讓大陸諸國為之側目,聯邦內部也開始出現了成立全裝甲師的呼聲,不過仍無法成為軍學的主流。 作為報復與抗議,聯邦政府決定廢止對王國的貿易優惠與技術合作條約,並且凍結在聯邦的王國外資,驅逐大使館人員,以相當強硬的姿態展開了譴責。 聯邦會員國之一的索別瑞爾,其陸軍雖然有所準備,但在長期的警戒與虛驚之後早已鬆弛,動員仍趕不上戰鬥的結束,只得陳兵於國境上展示威嚇。威西尼亞的革命黨人發動幾次起事,即使有聯邦方面的秘密挹注,仍遭受到了徹底的鎮壓,幾乎完全無力化。 **戰爭之路 聯邦與王國之間保持著微妙的緊張關係,在這段期間,感受到深切危機感的索別瑞爾與阿卡加不約而同的開始沿國境修築巨大的要塞群,聯邦內部同時也在少數有識之士與青年將校的疾呼之下,開始加快軍備現代化的腳步,其中亦包括了幾款新型自製戰車的小量生產與試驗編裝。 但是,比起真正積極準備高強度戰爭衝突,而進行了徹底的國民動員的王國同盟而言,聯邦的準備依然不足以應付未來戰事的需求。 此時的王國,苦於兵源的不足。國內的志願兵已經達到了飽和,而強行徵召壯年男子又會招致民意的浮動,過度依賴附庸國的奴隸與外籍義勇部隊畢竟也不是辦法。於963年元月的國會議事期間,正式通過了名為「過剩人口徵兵法」的新兵役法草案。 簡單的說,若是以每個家庭需要一名長子繼承家業,再加上就讀大學的國家菁英份子以外,沒有或缺乏工作能力的女性,次子以下的諸子,都是屬於『可有可無』的存在,而擴大徵兵的對象也就是這群缺乏投票權與行為能力的弱勢者。 同時,由於時局形勢上對王國的傾斜,法蘭妮意圖與聯邦合併的計畫被及時阻止了。但是王國的參謀本部反過來利用此一機會,向聯邦諸國對話,降低緊張氣氛,求取和解,同時也是為了動員備戰作準備。 **大戰爆發 964年10月間,法蘭妮海軍與阿卡加海軍例行的友好觀艦式繼續舉行,王國宣佈將主力部隊開始逐步從威西尼亞撤出,交由聯邦軍的維和重建部隊接手,被視為態度軟化的關鍵。聯邦方面也釋出相應的善意,讚許總理大臣約根的明智選擇,以及尊重兩國間的友誼和威希尼亞百姓的意志。 但是就在觀艦式舉行的當天(10月30日),漢密斯與法蘭妮聯軍開始以出乎意料的方式與速度發動奇襲,運用魚雷艇,潛水艦與航空隊,將參與觀艦式的聯邦海軍艦隊重創,並且於11月2日在阿卡加境內的克萊特海岸發動戰略性的奇襲登陸,成功的開闢橋頭堡之後,開始分南北兩路揮軍進入威西尼亞與阿卡加境內。 於是,聯邦與王國之間的戰爭開始了---
*歷史 **蠻族時代 目前漢密斯王國現有的王室與貴族,一般的通說是古漢密斯蠻族(Barbarian)之直系的後裔,再加上臣服或歸順其統治的原住民所結合而成。那麼,王國究竟是如何形成這套複雜又亂中有序的統治體系呢? 人類史學界認為,漢密斯人的階級社會自古以來就有脈絡可循。在尚未開化的蠻荒時代,半遊牧的漢密斯人經常得靠劫掠其他部族維生並擴大勢力,在這時候特別有武勇或是能夠與神明溝通占卜的人,如戰士和女巫等,便受到大家的尊重,並形成了被稱為「頭人」(Kopfmann)的特殊階級。特別的是漢密斯部族並沒有獨大的村長或長老這種觀念,而是由同屬這個階級的頭人協商議事,從這點看來可說是最原始的共和制度雛形,而與央國.奚國早期的國人政治有所不同。 漢密斯蠻族長年以來,對於南方的梅茵蘭帝國所領有的富庶地域覬覦已久,但是在帝國訓練有速的軍團防衛下屢次遭受痛擊而退兵。在紀元460年前後,更格尼爾族最有力的一位頭人卡爾,提出了模仿帝國編制成軍團的構想,並且受到了其餘頭人的贊成。在卡爾的強大個人魅力下,數個週邊部族也都加入了其軍隊,但也因為凱恩模仿帝國制軍團(Legion)的緣故,其他部落的人們便稱呼他為「蘭吉亞」。 **王國的誕生 在獲得了夏特蘭的哈尼爾與來自北方部族的奧維索森一派支援後,蠻族軍的後勤能量與騎兵戰力也得到了補強,於465年在更格尼爾的蘭吉亞(卡爾)率領下的漢密斯諸部族聯合軍閃電般的攻破了帝國的邊防,並且深入了西梅茵蘭帝國的核心部。 最後一根壓垮西帝國的稻草,是蘭法茲行省的威伯斯總督決定交出皇帝並無血開城,他的態度也得到了蘭吉亞的接納,保留其地位並接這塊土地作為威伯斯一族的封地───這也是最初分封制度的濫觴之始。 因為接觸了梅茵蘭帝國的高度文明,使得漢密斯人的英雄蘭吉亞開始認真思考,是否有無可能建立起讓他的後代子孫能夠永世統治的王政體制。在帝國時代同時擁有大 司教和總督地位的威伯斯,便向蘭吉亞提議可以讓漢密斯人改信十字教,但保留傳統土著信仰中的女神崇拜,改以聖女為正宗,並以政教結合的方式,賞賜給功臣土地和人民,來治理廣大的國家。 覺得這個提議十分誘人的蘭吉亞,於是召集部下諸將和降服的前梅茵蘭帝國官員與法界學者,共同商議訂定這套日後將被繼承下去使用數百年的重要決定───那就是王國封建法的誕生。471年,這部決定日後半個世界命運的重要法典編纂完成,漢密斯王國誕生了。透過十字教的引進,與傳統多神信仰並存的頭人政治基礎也將蕩然無存,有利於國王獨大的政治局面;而傳統的頭人就被納入了封建體系內,成為了在國王之下的貴族臣子。考慮到為了保持爵位的神聖性,並且避免土地過度因為分家而破碎化並導致繼承上的紊亂,從當初就決定採行獨特的嫡長單傳繼承制。 **漢密斯和平 此後,在富有野心的國王和充滿活力的後繼者們率領下,漢密斯王國對外發動了一連串的擴張戰爭。先是480年的第一次西征,擊敗了西北方的威斯特;又在495與502年的遠征中征服了強悍的遊牧民族克薩爾。 很快的,快速擴大的新興勢力漢密斯王國,與巨大的南方帝國法蘭妮為了海權而爆發衝突。法蘭妮的奴隸軍團雖然數量龐大,仍舊不敵漢密斯訓練有素的軍隊。經過四十年的戰爭,王國於572年消滅了法蘭妮帝國,並且分封當地的投降王族為大公爵以攏絡人心,將此地立為直屬王國旗下的公國領。然而漢密斯人向神州的擴張遭到了央國的痛擊,在今洛法爾萊~波恩一帶停止了推進,漢密斯國王諾伊曼三世與央國議和,在中設立界碑,約定互不侵犯。自此之後,漢密斯王國將擴張的方向改為往東前進。 588年,古斯塔夫大帝即位。而他,也就是把未來的東梅茵蘭諸國的命運,和漢密斯王國給連在了一起的主要推手。古斯塔夫大帝積極地建立一支強大的王國軍,在他精湛的手腕之下,當時舉世無雙的王國大軍在三次東征裡擊潰了歷史悠久的[[威西尼亞王國>威西尼亞]],佔領了[[索貝瑞爾]],在[[諾威奇亞]]、[[阿卡加]]、[[胡林克]]等地升起了王室的紋章旗。 613年,積極向外開疆闢土的王國海軍佔領了[[雷貝馮]],王國的版圖擴張到全梅茵蘭,成為當時世上最大的統一國家,並且創造了被史學家稱作「漢密斯和平」的兩百年盛世。620年,古斯塔夫駕崩之後,諾伊曼四世以雷貝馮為基地積極推動對外航海殖民的政策,並使得漢密斯王國的勢力進入南方大陸。 **希爾戰役 透過先進的航海學,漢密斯人在南方大陸、遠南方大陸各地都建立了殖民地,並且打敗了古朽的央國與奚國等國家,透過不平等條約取得了許多租界和海外據點,國力達到前所未有的鼎盛。 漢密斯王國在長期對外遠征殖民的過程中,在南方大陸與後至的特瑞希瓦爾特新王國競爭者,進行著至為激烈的角逐。伴隨著殖民地紛爭與小規模衝突的越演越烈,漢密斯人對於這個世界另一端的鄰居敵意也就越來越深。 直到798年,年輕的國王格里芬一世即位為止,他繼承了古斯塔夫大帝的步騎砲三兵制度,並且加以演進成更具組織性的師團編制與參謀本部體系,並且透過數次對西部國家的用兵和克薩爾平亂,驗證了這套軍事指揮制度的優越性。 在那之後,格里芬一世將目光轉向了希菲爾大陸,計畫征服特瑞希瓦爾特新王國,將漢密斯的領土向另一個大陸擴張───這同時也是解決南方殖民地紛爭問題的一勞永逸解決方案。為了這個即使以現代的眼光看來都是不可想像的宏大作戰計畫,漢密斯人對希菲爾大陸展開了詳盡的情報搜集,從而得知了梅斯特王國與特瑞希瓦爾特新王國間微妙的對立關係。 雖然拉攏梅斯特的計畫遭到官方的斷然拒絕而失敗了,但是事前的情報搜集卻並非沒有作用。綜合了許多資料顯示,希菲爾大陸北方的希爾港,是漢密斯王國登陸後最適當的船團下錨點與補給基地。於是漢密斯王國於812年的春季正式登陸希爾,展開了為期約一年半的希爾戰役之序幕。 從梅茵蘭各地甚至是南方大陸動員而來,前後總計超過十四萬人的大軍,渡過北極海前往。雖然王國在開戰初期挾其龐大的軍力和精良戰術取得優勢,但接下來卻因為梅斯特的頑強抵抗與希菲爾側聯合軍的齊心協力,終於在813年入冬前擊潰了漢密斯王國的遠征軍,而野心雄雄的格里芬一世也因負傷感染,壯志未酬便死於回國的船上。 這場被後世從開始和結束的地點稱為希爾戰役的為時約一年半戰鬥,對世界歷史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影響,尤其是對梅茵蘭大陸而言,更是起到了翻天覆地的激烈變化。 **革命的狂潮 由於遠征的失敗,不僅折損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時也使得王國的財政陷入了赤字的沉重壓力。更糟的是,接下來有長達數年的時間,因為罕見的冷冬而使得王國本土陷入欠收的狀況,新任國王為弗烈德裡希三世於是決定加重對各殖民地的稅收,特別是梅茵蘭大陸的東部領地與克薩爾地區。 815年開始,王國政府陸續頒布數條新的徵稅法令,但是因為新稅制內容太過苛刻,引發各地貴族領主和國民的強烈反彈;然而,新稅制仍然正式上路了,其結果是造成了王國諸殖民地和貴族領百姓的怨聲載道。而最初動亂的導火線,是發源於東梅茵蘭的胡林克半島。 新的稅制在翌年便在胡林克地方引爆了大規模的暴動。胡林克居民衝入總督府,將官員擲出窗外,並且佔據總督府。暴亂很快就遭到王國派遣的新任總督埃斯帕達侯爵率領之增援兵力平定,但是火種已經灑下,於兩年後的818年春,厄錫安的山地居民趕走了稅吏,並且擊退了當地的駐留兵。 受到厄錫安人勝利的鼓舞,胡林克人也再度開始了武裝分離運動,面對總督府要求諾威齊亞與索別瑞爾等鄰近地區支援派兵的指令,這些殖民州都陸續宣怖了維持中立的觀望態度。隨著819年列貝爾港的起義後,失去補給基地的王國駐軍,在漢達爾附近被殖民地民兵擊潰,總督埃斯帕達侯爵戰死。在此一決定性的結果出現後,雷貝馮總督亦即刻宣怖獨立並撕毀賦稅法,阿卡加、索別瑞爾、威西尼亞等地也都陸續發動革命並宣怖獨立。 不僅是在東方,連王國西方的克薩爾諸省也發生了反抗王國統治的起義行動,被稱為「大陸革命戰爭」的激烈戰鬥於是開始了。漢密斯先將矛頭對準門前的克薩爾與西南諸國,待穩固住情勢後,才在820年將討伐軍主力移往東部,正式發動對諸革命軍勢力的侵攻。在這段時間內,梅茵蘭大陸上的各股革命勢力聯合起來,共同組織成了身為聯邦前身的「共和同盟」,約定一齊對抗王國軍。 欠缺組織與經驗的革命軍遭到壓倒性軍勢的王國陸軍屠殺和追擊,僅僅成立不到一年的威西尼亞共和國遭到鐵騎碾碎,最後革命軍在退無可退的惡劣戰況下退入了南威西尼亞的茵格平原,被王國騎兵追上並展開決戰,卻在混亂中取得了奇蹟般的勝利。 此戰過後漢密斯王國實際上已經失去了收回東部殖民地的戰力,等於是默認了東部諸國的獨立,在那之後隨著沙諾和聯邦憲章與六國同盟的確立,梅茵蘭大陸被一分為二,正式揭開了此後長達一百年時間的「冷戰」契機。 **冷戰、破冰與黃金二十年 由於大陸革命戰爭的緣故,梅茵蘭大陸有一半以上陷入戰火,王國海軍喪失了大量艦艇與海軍基地,連帶影響到了王國在海外的殖民地發展,而在茵格會戰中損失的精銳騎兵更是短期內無法補充回來的。對聯邦而言,若是獨立一國對抗王國幾乎毫無勝算可言,為此六國必須攜手共鬥,才能與漢密斯王國站在同等的地位上對戰。 在革命戰爭中受到莫大創傷的王國與聯邦,經過十數年的休養生息後,在索別瑞爾的國境上,不約而同的興建起了綿長的要塞線,並且彼此互相監視,深怕對方先採取主動的攻勢。 自800年代中葉起,由於工業革命和機械化的迅速發展,使得軍事科技也急速的成長,兩國都競相開發並投入新兵器的結果,是讓雙方都對彼此抱持著戒慎恐懼的提防心,認為自己準備的戰力還不夠,雖偶有邊境的小紛爭,但還未曾演變過真正的大戰過。 這樣微妙的對峙狀況持續到917年的冬季,卻因為偶發的意外而擦槍走火成前所未有的大危機。由於邊境上的開火誤擊事件,結果使得王國與聯邦的國境守備軍各自開火交戰,雙方在外交上又都不肯退讓一步,結果變成了各自開始動員增兵,大戰一觸即發的態勢。 就在這時,王國皇后希榭爾乘飛行船閃電入境聯邦的胡林克,這場被後世稱為「驚奇四星期」的外交拜會於是拉開了序幕。受到此一毫無計畫與預警的行動打斷,全世界的焦點都從即將開打的戰爭轉移到了皇后殿下與聯邦各國高官的會面與談判上。她出乎意料的行動迫使聯邦與王國的軍人都自制地各自後退保持安全距離,並以出色的處事手段使緊張關係降溫,最後甚至在聯邦境內的平民間吹起了一股旋風,並帶著王國與聯邦將相互承認與互設大使館的承諾,返抵了漢密斯國門。 因為皇后大膽的行動,王制國家與共和國家間的心結得以暫時化解,東西兩大勢力從此之後開始熱絡的交流與合作。亞斯特洛國際公約的簽署,建立了雙方軍事的互信機制,而且限制了軍備的惡性競爭與發展。在十年的外交努力後,隨著930年聯邦與特瑞希瓦爾特新王國開戰,從930~950之間有長達二十年的時間,全世界的經濟狀況與民生水平都大幅度的增加,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繁榮。 **大蕭條 然而過度的製造產量,在不知不覺中已經超過了市場的需求,這個問題要到950年代初頭才在各國陸續爆發,終於造成了產業界與經濟界的全面黑暗期。過度自由放任的聯邦自由主義經濟、同一時間因為王國憲政改革造成的整體社會階級與價值觀的劇烈變動,帶來了難以控制的後果。 950年代,不景氣的金融風暴開始襲擊梅茵蘭全土。除了股市崩盤,貨幣重貶,一度動搖國本的聯邦諸國以外,以緩慢笨重的國營企業為主要構成,同時在銀行與金融管控制度上有著致命缺失的漢密斯王國遭到了嚴重的打擊,過度累積在上流階級的財富無法正常流通,過剩資本也未做有效的規劃,最後大多集中投入本國股市與房地產,造成952年的經濟蕭條時的慘重損失,傳統製造業的衰落,大批失業者與多餘人口的出現,使得以王國做為宗主的西側諸國,開始認真的思考有關於加盟東側聯邦體系的可能性。 其中,態度最為明朗的威西尼亞(Wellsinia)對聯邦頻頻示好並且開出結盟條件,當時的王國內閣無法有效的加以制止這些種種的情況繼續惡化,使得國民大為失望。 監察制度設計不良,使得廣大的王國國土上不斷傳出官吏瀆職的新聞,民主跟自由似乎並不能來換成現金與麵包,至少在老百姓的眼中只看得到代議士與民選官員的腐敗無能,長期忍受漫長工時與低廉薪資的民工發出了不滿與怒吼,在外的聯邦諸國亦開始逐步加速進行經貿貨幣統合的要求,姿態也漸趨強硬。 老邁的國王與軟弱的內閣無力面對新的變局,終於導致了959年2月21舊曆新年前夜,不滿現狀的王國皇家中央陸軍官校的學生與陸軍中的青年將校為主力,在王立陸軍官校校長約根.法拉一級上將為首的號召下,掌握了民意的趨勢,發動舊曆新年政變,對政府展開了有計劃的鎮壓行動,軍方拘捕了內閣官員,解散下議院,並且宣佈成立軍人內閣政府,輔佐國王。史稱二二一事變。 **軍部統制下的鷹派政策 當聯邦與央國方面開始採取通貨緊縮與實施赤字財政,試圖挽救濱臨毀滅的自由資本主義世界時,全世界都在注視著,王國內部不聲不響的寧靜巨變。出身平民階級的約根.法拉接受國王暨上議院的緊急任命,成為王國最高統帥,並且就任首相總理大臣。約根臨時政權在解決經濟困境問題的急迫性上是與聯邦不相上下的,但是他所採取的方針,卻不是搶救經濟體系,而是將它徹底摧毀,然後重新建構。 約根政權統治下的王國,開始實施高關稅與提高基本工資的本國保護政策,等於是變相的驅逐外資出境的作法,為了刺激國內有限且受到外來競爭壓迫的工業產能,進行五十年來史上罕見的大規模擴軍與軍備現代化,王國強行徵收了部份的大型財團成為國有企業,加強對於西部同盟各國的資源管制與經濟合作,開始在王國與聯邦之間架構出一道『無形的牆』。 在這段時間當中,由於實質上的需求與生產均被政府管制並且分配,經濟危機一時雖不得解決,但卻可以讓人民暫時脫離一無所有之苦,經過為期大約兩年左右的『軍票經濟』,王國的生產力終於恢復950年水平,因此讓約根政權獲得了廣大百姓的擁戴───這同時也是因為大量的自由派異議份子在兩年之間遭到了逮捕與殺害的緣故。但是在局勢穩定之後,為了安撫反對派的民心,約根政權在959年5月宣佈恢復下議院,並且進行議員的增補選。 而大部份大陸西部與王國同盟的諸國也跟隨著其宗主的腳步,切斷了與聯邦的經濟依存關係,重新投回漢密斯的懷抱,享受著較過去一面倒的入超貿易公平許多的以物料換取產品的合作模式。 **西南戰爭 從930年代以來,法蘭妮大公國企圖利用王國經濟成長衰微、克薩爾動亂越益劇烈時進行秘密的支援與干涉,希望藉此來削弱漢密斯王國的國勢,並且與王國之間扶立出一個名為「東克薩爾共和國」的緩衝帶。 然而法蘭妮公王對此作出的錯誤判斷,卻激怒了王國政府,不僅使得兩國勢力間發生決定性的惡化,也使得王國軍方放棄以綏撫工作平定克薩爾,而是採取強力的武裝平亂行動,徹底打碎了東克薩爾獨立份子的活動,並且在東克薩爾建立了軍事管制區,並將歐斯提亞等為了進軍而在克薩爾境內興建的城塞都市,也一併納入了王國 直轄領。 在此之後王國參謀本部的假想敵名單上便多出了一筆「法蘭妮」,在此之後王國軍方有十五年的時間都在策劃侵攻法蘭妮本土的各種實際手段和可能性。在約根執政之後,王國的軍政府為了收到殺雞儆猴之效而決定執行對法蘭妮實施局部的有限戰爭,強迫對方因政治性的理由而屈服。選定的作戰計畫是「北方案」,也就是以「掃蕩叛亂軍」為由侵攻法蘭妮北部的屬省,造成既定事實之後強迫公國承認,實質上以軍事基地的據點來控制掌握法蘭妮。這也就是日後所謂的「法蘭妮掃討戰」。 **懲罰戰役 於959年6月發動了革命使得王室流亡漢密斯之後,威西尼亞王國以民主共和國的身份重新建國,並且選出民選總統。原本就是王國陣營當中對於自由經濟適應狀況最佳的威西尼亞,過去除了仰賴漢密斯的工業製品與軍火援助之外,同時也迅速的吸收西側國家的技術資本,配合正確的國家政策方針,發展出一套有別於漢密斯的獨立工業體制,因此而得以擺脫過去的原料供應國身份,轉而以一獨立國家的身份和聯邦正式接觸,討論加盟成為第七個會員的可能性。 同年7月爆發的七月危機也確立了托蘭德共和國的實質獨立地位,由於此時威西尼亞加入聯邦幾成定局,而另外一個王國的附庸法蘭妮大公國也在動搖,約根.法拉立刻決定作出強勢的反應。962年4月初,王國陸軍開始在法蘭妮與威西尼亞的國境線上展開大規模演習。同時,960年適逢十年一度的亞斯特洛公約換約期,在這次的第三波裁軍和平協定中,最後雖然是王國方面讓步妥協,簽署修改版的聯邦案,但是激昂的民族主義憤怒情緒開始燃燒,不滿的漢密斯國民開始搗毀聯邦僑民的住宅與商店,並且高唱開戰的口號。 局勢迅速升溫,王國擺出了四十年來罕見的強硬姿態威嚇聯邦,但同時也展開了密集的外交接觸,此一舉動被外界與評論家視為王國官方一如往常,為了保住大國的尊嚴,又不得不找台階下而釋出的善意。 但是跌破眾人眼鏡的是,在國境線上駐紮的王國與威西尼亞部隊對壘僵持了八個月之後,到了962年12月31日,由王國空軍在隆冬暖陽下發動的空襲作為第一擊,挾壓倒性的兵力與鉗形攻勢的地理優勢,迅速進入威西尼亞。在兩星期的激戰,付出微薄的死傷後,無視於聯邦方面任何外交抗議的漢密斯王國於961年1月30日宣佈讓威西尼亞王室復闢,成立傀儡政權,其官方高層出走組成流亡政府。 王國官方稱為「懲罰戰役」的威西尼亞戰爭,其軍部實驗性的大量投入了機械化與戰車部隊,讓大陸諸國為之側目,聯邦內部也開始出現了成立全裝甲師的呼聲,不過仍無法成為軍學的主流。 作為報復與抗議,聯邦政府決定廢止對王國的貿易優惠與技術合作條約,並且凍結在聯邦的王國外資,驅逐大使館人員,以相當強硬的姿態展開了譴責。 聯邦會員國之一的索別瑞爾,其陸軍雖然有所準備,但在長期的警戒與虛驚之後早已鬆弛,動員仍趕不上戰鬥的結束,只得陳兵於國境上展示威嚇。威西尼亞的革命黨人發動幾次起事,即使有聯邦方面的秘密挹注,仍遭受到了徹底的鎮壓,幾乎完全無力化。 **戰爭之路 聯邦與王國之間保持著微妙的緊張關係,在這段期間,感受到深切危機感的索別瑞爾與阿卡加不約而同的開始沿國境修築巨大的要塞群,聯邦內部同時也在少數有識之士與青年將校的疾呼之下,開始加快軍備現代化的腳步,其中亦包括了幾款新型自製戰車的小量生產與試驗編裝。 但是,比起真正積極準備高強度戰爭衝突,而進行了徹底的國民動員的王國同盟而言,聯邦的準備依然不足以應付未來戰事的需求。 此時的王國,苦於兵源的不足。國內的志願兵已經達到了飽和,而強行徵召壯年男子又會招致民意的浮動,過度依賴附庸國的奴隸與外籍義勇部隊畢竟也不是辦法。於963年元月的國會議事期間,正式通過了名為「過剩人口徵兵法」的新兵役法草案。 簡單的說,若是以每個家庭需要一名長子繼承家業,再加上就讀大學的國家菁英份子以外,沒有或缺乏工作能力的女性,次子以下的諸子,都是屬於『可有可無』的存在,而擴大徵兵的對象也就是這群缺乏投票權與行為能力的弱勢者。 同時,由於時局形勢上對王國的傾斜,法蘭妮意圖與聯邦合併的計畫被及時阻止了。但是王國的參謀本部反過來利用此一機會,向聯邦諸國對話,降低緊張氣氛,求取和解,同時也是為了動員備戰作準備。 **大戰爆發 964年10月間,法蘭妮海軍與阿卡加海軍例行的友好觀艦式繼續舉行,王國宣佈將主力部隊開始逐步從威西尼亞撤出,交由聯邦軍的維和重建部隊接手,被視為態度軟化的關鍵。聯邦方面也釋出相應的善意,讚許總理大臣約根的明智選擇,以及尊重兩國間的友誼和威希尼亞百姓的意志。 但是就在觀艦式舉行的當天(10月30日),漢密斯與法蘭妮聯軍開始以出乎意料的方式與速度發動奇襲,運用魚雷艇,潛水艦與航空隊,將參與觀艦式的聯邦海軍艦隊重創,並且於11月2日在阿卡加境內的克萊特海岸發動戰略性的奇襲登陸,成功的開闢橋頭堡之後,開始分南北兩路揮軍進入威西尼亞與阿卡加境內。 於是,聯邦與王國之間的戰爭開始了---

表示オプション

横に並べて表示:
変化行の前後のみ表示: